第14节课--讲说规理(二)&亲近善士(一)课堂笔记(仅限于本群 请勿外传)


(为了方便同学复习和课前温习前一节课的内容,现为大家分享课堂笔记,此课堂笔记只限于本微信群本班同学使用,请勿外传,谢谢!)

前行:

1.《密集嘛》《心经》
2. 真如老师六字大明咒
正行 学习进度:(广论23页L6~广论24页L6)
现见此即极大教授,谓见极多由于此事未获定解,心未转故,任说几许深广正法,如天成魔,即彼正法而反成其烦恼助伴。是故如云初一若错乃至十五。故此讲闻入道之理,诸具慧者应当励力。凡讲闻时,下至应令具足一分讲教授前第一加行,即是此故。恐其此等文词浩繁,总略摄其诸珍要者,广于余处应当了知。

教授先导已宣说讫。 

亲近善士

甲四、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
乙一、道之根本亲近知识轨理
丙一、令发定解故稍开宣说
第四、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次第。分二:一、道之根本亲近知识轨理;二、既亲近已如何修心次第。初中分二:一、令发定解故稍开宣说;二、总略宣说修持轨理。今初
《摄决定心藏》云:“住性数取趣,应亲善知识。”又如铎巴所集《博朵瓦语录》中云:“总摄一切教授首,是不舍离善知识。”能令学者相续之中,下至发起一德,损减一过,一切善乐之本源者,厥为善知识。故于最初,依师轨理,极为紧要。《菩萨藏经》作如是说:“总之,获得菩萨一切诸行,如是获得圆满一切波罗蜜多,地、忍、等持、神通、总持、辩才、回向、愿及佛法,皆赖尊重为本,从尊重出,尊重为生及为其处,以尊重生,以尊重长,依于尊重,尊重为因。”博朵瓦亦云:“修解脱者,更无紧要过于尊重,即观现世可看他而作者,若无教者亦且无成,况是无间从恶趣来,欲往从所未经之地,岂能无师。”


















如信法師開示重點:

1. 我們小學、中學、大學遇到很多是,教導很多知識,善知識Vs. 老師的差別是什麼?

2. 善知識展現了一個菩薩的行儀和功德,比如師父他自己念佛參禪是到很高境界的,但是想著眾生能夠怎樣走上來,所以選擇了推廣《廣論》,而且做慈心、文教這些利他的事業。

3. 師父不僅是在教理而且行持上有非常高的功德,向我們顯示了他是如何走上去的。

4. 成佛是一個高遠的目標,但是由於師父的帶領不是人造衛星,遙不可及。他很清晰的向我們顯示了成佛的道次第的內涵。

5. 世間是我們習慣的,還需要老師,何況是出世間,我們根本不習慣的,不習慣就代表難和苦,因為改變習氣最難。

6. 了解善知識在我心中的重要性要從各個角度做對比。比如世間的老師的角度;我們和善知識生命狀態的對比。

7. 師父現在在給我們講道次第的法,從感恩的角度去憶念善知識的功德。

下次课学习进度:广论24页L7~广论26页L6)

丁一、所依善知识之相
由是亲近知识之理分六:一、所依善知识之相;二、能依学者之相;三、彼应如何依师之理;四、依止胜利;五、未依过患;六、摄彼等义。今初
总诸至言及解释中,由各各乘增上力故,虽说多种,然于此中所说知识,是于三士所有道中,能渐引导,次能导入大乘佛道。如《经庄严论》云:“知识调伏静近静,德增具勤教富饶,善达实性具巧说,悲体离厌应依止。”是说学人须依成就十法知识。此复说为自未调伏而调伏他,无有是处。故其尊重能调他者,须先调伏自类相续。若尔须一何等调伏?谓若随宜略事修行,于相续中有假证德名,全无所益。故须一种顺总佛教调相续法,此即定为三种宝学,是故论说调伏等三。
其中调伏者,谓尸罗学。《别解脱》云:“心马常驰奔,恒励终难制,百利针顺衔,即此别解脱。”又如《分辨教》云:“此是未调所化衔。”如调马师以上利衔调忄龙悷马,根如悷马随邪境转,若其逐趣非应行时,应制伏之。学习尸罗,调伏心马,以多励力制令趣向所应作品。 寂静者,如是于其妙行恶行,所有进止,由其依止念正知故,令心发起内寂静住,所有定学。 近寂静者,依心堪能奢摩他故,观择真义发起慧学。 如是唯具调伏相续,三学证德,犹非完足,尚须成就圣教功德。言教富者,谓于三藏等,成就多闻。善知识敦巴云:“言大乘尊重者,谓是须一,若讲说时,能令发生无量知解,若行持时,于后圣教,能成何益,当时能有何种义利。”

达实性者,是殊胜慧学,是谓通达法无我性,或以现证真实为正。此若无者,说由教理通达亦成。 

如是虽能具足教证,若较学者或劣、或等,犹非圆足,故须一种德增上者。《亲友集》中作如是说:“诸人依劣当退失,依平等者平然住,依尊胜者获尊胜,故应亲近胜自者。所有具最胜,戒近静慧尊,若亲近是师,较尊胜尤胜。”如朴穷瓦云:“闻诸善士史传之时,我是向上仰望于彼。”又如塔乙云:“我于惹珍诸耆宿所,而作目标。”是须一种目向上望增上德者。 如是六法,是自所应获得之德,诸所余者是摄他德。此亦如云:“诸佛非以水洗罪,非以手除众生苦,非移自证于余者,示法性谛令解脱。”若除为他说无谬道摄受而外,无有以水洗罪等事。其中四法,善巧说者,谓于如何引导次第而得善巧,能将法义巧便送入所化心中。悲悯者,谓宣说法等起清净,不顾利养及恭敬等,是由慈悲等起而说,是须犹如博朵瓦告慬哦瓦云:“黎摩子,任说几许法,我未曾受赞一善哉,以无众生非苦恼故。”具精勤者,谓于利他勇悍刚决。 远离厌患者,数数宣说而无疲倦,谓能堪忍宣说苦劳。 


非常感恩林君师姐和红艳师姐在中心现场护持大家的学习!
非常随喜林君师姐带朋友Grace来听课!
非常感恩Joshua师兄带领大家课前和课后的礼佛!
非常感恩坷融师姐和李欣师姐的消文!
非常感恩剑铭师兄为大家读诵科判并做观功念恩!
非常感恩Diana师姐、赵莉师姐和Kate分享老师的重要性!
非常感恩燕珍师姐在困难中坚持学习!非常赞叹!
非常感恩顺芳师姐生病了还坚持上了半节课!
非常感恩孙玫师姐、月英师姐照顾孩子同时也来上了一会儿的课!
非常随喜大家结束了“讲闻规理”进入了“亲近善士”道之根本的法类!!!


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第8节课--听闻规理(四)课堂笔记(仅限于本群 请勿外传)

第10节课--听闻规理(六)课堂笔记(仅限于本群 请勿外传)